2025年6月27日 下午14:30
18号楼副楼分析测试中心5001会议室
报告摘要:
电子束辐照技术是利用具有特定能量的电子束(β射线)作为激发源,通过入射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发物理化学过程,实现物质的辐照合成、改性和加工的手段。开发和发展原位表征电子束辐射化学过程的技术,将有助于揭示相关的物理化学原理,从而促进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应用。电子束作为透射电镜中的探测源可以提供原子分辨率的成像和化学信息;而作为辐射化学合成方法中的能源则可以用于物质的合成和创制。因此,课题组利用透射电镜中的电子束于原子分子尺度理解电子束辐照反应机理,并利用新机理实现原子分子的精准可控辐照创制,成功实现了包括Re₂和Re₃子、单原子层CuI和二维金等的制造。此外,课题组从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需求出发,自主设计和制造了原位红外光谱-电子束辐照装置和原位质谱-电子束辐照装置,并将其运用于电子束光刻胶的开发。
报告人简介:
曹克诚,研究员、tenur-track制助理教授,于四川大学放射化学方向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9年获得德国乌尔姆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20年11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电子束分子工程课题组。长期从事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包括电子束辐射化学和透射电子显微学等。利用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自行设计制造的原位电子束辐照红外光谱和质谱设备,研究入射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发展使用电子束于原子分子尺度实时激发、控制和观察化学反应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新材料、电子束光刻胶和极紫外光刻胶的开发研究。迄今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Nat. Chem., Sci. Adv., Nat. Commun., Nano Lett.等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相关研究被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评选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有影响力的科学突破。获得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和国家海外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
报告摘要:
真空互联实验与测试公共技术平台是西北地区唯一集薄膜材料生长、表面改性、器件加工、表面准原位表征与性能测试于一体的超高真空综合性研究平台,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样品和器件在制备、转运及分析过程中的表面污染和氧化风险。报告主要介绍平台的自主设计与开放性规划理念,简要介绍各模块的功能特色和典型应用案例,期望通过跨学科共建共享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传统超净实验室或车间难以实现的半导体、新能源、纳米能源与催化等器件的表界面技术难题。
报告人简介:
孟令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先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重点软课题,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在Adv Mater、Angew、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Chem Sov Rev等高影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6000余次。申请国家专利18项,已授权12项。目前任陕西省检验检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陕西省电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分子复合材料学会理事、CSTM/FC59电池及其相关材料领域委员会理事等,也是多个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和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研发专项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