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测试技术论坛第16讲:核磁共振波谱仪专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量:

   当你的分析测试结果与预期或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致、甚至相矛盾时,你是怀疑自己实验出了问题,还是怀疑分析测试不准确,还是很兴奋的认为自己有了新发现……

每一个精彩研究的案例后面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本期分析测试技术论坛邀请了两位重量级嘉宾分别介绍如何通过思辨的意识理解科学研究中发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大胆假设、精心设计和小心求证,探索“异常现象”后面的科学本质。

 

报告一:核磁共振波谱背后的科学思辨

报告时间:2019年4月4日下午2:30-3:30

报告人:杨海军 高工

报告摘要:在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中,有着许多有趣的科学思辨故事。本报告从作者的科研经历出发,结合分析测试中的多个科研实例,通过谱图解析和思想实验,对核磁共振波谱中常见却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别从核磁中的微扰理论、累加效应和窗口函数,谱图解析模型假设的检验和确证,科研预期的证明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展开,在实验设计、观测点的选择、实验参数优化和数据解读等方面进行讨论,以达到深入理解和使用核磁共振波谱的目的。

 

报告人简介: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分析测试协会波谱分会理事长。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开始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工作,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学。主要从事磁共振波谱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开发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研究,以及磁共振波谱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等各个相关领域的应用。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7项。论文它引1700余次,H Index为26。


报告二:从蛋白质到DNA—— 生命中心法则的逆转?

报告时间:2019年4月4日下午3:30-4:30

报告人:刘冰 教授

报告摘要:生命的中心法则描述了基因到相应蛋白质的信息流动: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被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信息被拷贝或由DNA转录成RNA,然后RNA翻译成蛋白质。由于逆转录酶的存在,也可以从RNA模板合成DNA。 然而,自然界中只有极少数已知类DNA蛋白或DNA模拟蛋白的存在,其执行DNA相关功能的研究也十分稀少。 近期,刘冰课题组发现了这个家族中的两个新成员(第17和18号),并利用结构生物学的表征手段,特别是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这两个全新蛋白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揭示了很多中心法则下的全新机制。

   报告人简介:刘冰,博士,第一附属医院蛋白质科学平台负责人。2000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同年公派留学至新加坡国立大学,2005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双学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rof. Iain Campbell团队,师从帝国理工学院核磁共振中心主任、结构生物学主席Prof. Steve Matthews。2010年获得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长期就职于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相继担任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高级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务。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等入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进行结构解析和功能的研究,为阐明微生物入侵及耐药机制,阻断和抑制微生物侵犯机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课题组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多种生物化学手段结合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对多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关键蛋白质及蛋白质聚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与功能分析。目前已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14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PNAS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