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正式落下帷幕。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是面向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以物质微结构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2020年11月20日,由分析测试中心带队的西交参赛组,通过通过网络评选、线上答辩、专家提问等环节,荣获技术组一等奖1项、技术组三等奖1项,艺术组二等奖1项、艺术组三等奖1项,同时荣获“最佳组织奖”。
此次,我校学子荣获的技术组一等奖的作品是由电信学院硕士研究生安思童在电信学部球差电镜(JEM-ARM 200F)上拍摄的《STO-LSMO薄膜界面处的清晰原子像》(指导教师:电信学院贾春林教授)。图片中的每一个圆点代表一列原子柱,由于不同的原子序数不同,对电子的散射能力不同,因而原子的颜色也不同。其科学意义在于通过界面的原子排列图可进一步分析界面处的应力情况。
第六届微结构摄影大赛技术组一等奖的作品《STO-LSMO薄膜界面处的清晰原子像》
我校学子获得技术组三等奖的作品是由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赵轶祯在分析测试中心的冷冻电镜(Talos F200C)上拍摄的《gB》(指导教师:分析测试中心童慧敏高级工程师),该作品的技术难点在于原始样品不耐辐照、衬度低,作者通过负染色方法改善。不同的样品对应的染色剂种类以及最优染色厚度都不尽相同,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实验摸索以找到最优的条件。其科学意义在于为探究中和抗体与人类巨细胞病毒的作用机制提供结构基础。
第六届微结构摄影大赛技术组三等奖的作品《gB》
获得艺术组二等奖的作品是由材料学院黄鑫、周小楠、王中雨等三位研究生于材料学院扫描电镜(FEI-Q25)上拍摄的《飞瀑》(指导教师:材料学院王波教授)。原图为杉木经高温热解后获得的多孔碳模板径向断口图,经过艺术处理后,其更具有一番风味,奔流的瀑布顺着刀劈一样直上直下的绝壁坠落而下,仿佛青龙吐涎,激起一朵朵水花,飞溅在山间,像一匹银缎,又如一条轻纱,风一吹,如烟如雾。既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今古奇观,又有“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的雄浑景象,还有“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的波澜壮阔。瀑布的雄伟壮观之景、瀑水冲石的宏大气势。
第六届微结构摄影大赛艺术组二等奖的作品《飞瀑》
获得获艺术组三等奖的作品是由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成杨琴在分析测试中心场发射扫描电镜(ZEISS Gemini500)上拍摄的《奇幻森林》(指导教师:理学院杨森教授)。原图是过渡硫族钙钛矿的形貌图,经着色处理之后呈现出这样一幅富有生命气息的画面。图片中的渲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间类似树枝结构的部分渲染为紫色的植物,椭圆状空壳结构渲染为螳螂。第二部分是植物左上方、正上方、右上方和右下方结构分别渲染为蓝蜘蛛、红蚂蚱、蝴蝶、海马、海星和枯萎的树枝。第三部分也就是剩余部分全部渲染成为绿色的草地。植物依托大地茁壮成长,很多小动物外出捕食,到处都渗透着欢乐祥和的气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过渡硫族钙钛矿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新能源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性影响的技术领域之一,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状况和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六届微结构摄影大赛艺术组三等奖的作品《奇幻森林》
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自2014 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由国内各相关高校轮流承办,赛事规模、影响力和作品水准呈逐年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微观世界,领略材料艺术,窥探科学研究的真谛,提高同学们的仪器操作水平,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拓宽广大学生的学术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