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团队:隐身于科研团队身后的“武林高手”

在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有这么一群科研世界的“武林高手”,隐身于科研团队身后,用自己精湛的分析技术和丰富的分析经验,为科研工作和教学指点迷津,为科研成果的产生默默贡献。

周国庆:致力精准、追求极致

 

周国庆,副研究员,2017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工作,具体负责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操作、维护管理。曾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从事无机/同位素质谱学在核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在超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领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在历次国内相关分析检测项目的比对中均名列前茅。

超微量分析是一项错误率很高的工作,实验室、仪器、样品的任何一个环节,哪怕一点点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巨大偏差,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周老师常说“好数据是磨出来的”,这个“磨”字,道尽了其中的苦乐酸甜。

在许多科研工作者眼里,仪器分析仅仅是许多科研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周国庆老师眼里,分析仪器对于自己,就像是战士手中的枪,一样的“枪”,由不同的人操作,结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一名分析工程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分析仪器的使用,更要对分析数据产生的全过程有深入的认识,对每个可能对分析结果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要深究其理,做到精准、可靠。

刚来交大时,周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超微量分析的概念,不了解分析可信度和质量控制,而且受实验条件限制,大多数实验室提供的样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他总是对样品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担忧。作为一个测试超微量分析多年的研究人员,周老师深知前期样品制备过程控制和后期分析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为此,他一方面不定期安排技术应用讲座,向师生普及测试质量控制和超微量分析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又主动深入课题组、实验室,了解前期实验状况及样品制备的过程细节,协助研究生制定科学的实验制备方案。在学校大多数课题组实验室不具备超微量分析样品分析前处理条件的情况下,周老师在做好仪器测试工作的同时,主动建立了前期样品处理实验室,承担了为用户进行样品测试前期的处理任务,虽然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但后续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大大提高,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周老师在无机元素分析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功底,在来到西安交大后,曾经的许多用户都追随到学校,请他为科研项目提供分析测试,许多学生也会慕名前来像他咨询请教。除了在仪器上忙碌的身影,同事们还经常能看到他与用户交流讨论的情景。许多曾苦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没有进展的同学,都在与周老师的交流中使自己的课题研究走向深入。一些学生在自己实验达到预期、完成论文后,都会特别来感谢周老师,周老师总是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提到在交大工作以来的感受,他表示,“这一年多来最有成就感的是,很多同学有了超微量分析的概念,有了质量控制的概念。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很高兴。”

刘佳梅:平凡坚守、甘做绿叶

 

刘佳梅,高级工程师,2017年6月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同步热分析仪(TG-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的操作、维护。曾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大型仪器管理与分析测试工作,有10年的XPS和热分析设备运行管理经验。

作为一名分析测试技术人员,刘佳梅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显得很沉默,一进入工作状态,她总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埋头做好自己的测试工作。寒来暑往,一届又一届研究生从科研新手成长为专业领域内的人才,在他们科研的过程中,总是少不了刘老师提供的测试数据。无论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喜欢跟这位“测试高手”打交道,每次与刘老师交流,既能提高自己的分析测试能力,又能拿到科研项目的分析测试数据,可谓满载而归。刘老师总是说,做好测试工作,就是她工作的动力,通过自身工作可以促进老师和同学的科研进展,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得,这是自我价值的认同。

刘老师所负责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属于通用型大型仪器,广泛应用于与固体材料相关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各个学科领域,对每一位前来测试的人员她都认真对待。她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分析测试人员,除了技术水平重要外,测试服务态度至关重要。分析测试中心作为一个科研支撑服务平台,核心是服务,一切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心态至关重要,只有喜欢这份职业,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才会干好,如果不甘于奉献、不是全身心投入,很难把测试工作做好。

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不断挖掘仪器功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测试结果,是刘老师的不懈追求。她曾主持开发“半导体光生电荷分离与迁移原位XPS表征分析系统”项目,利用其开发的仪器新功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前沿数据,相关内容相继发表在JACS、Nano Energy等国际一流期刊上。通过XPS配备的准原位反应装置与手套箱配合使用,为材料学院宋江选教授课题组制备的对空气敏感样品实现准原位测试,相关结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

刘老师还表示,位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校级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已经开始建设,作为一线分析测试人员,她期待着能早日成为未来创新港科研服务团队的一份子,不断提升个人技术能力水平,为交大的二次西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她更期待着在未来的分析测试共享中心,能有更多爱好测试工作的人才与她一起,进一步拓展分析测试服务,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保驾护航。

李娇:脚踏实地,做好服务

李娇,博士,201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年6月来到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场发射透射电镜和六硼化镧透射电镜的操作、维护。

透射电镜是微区分析方面最重要、最复杂和最精密的设备,每天都需要认真维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按时做上实验,每天早上7点半,李娇都会提前来到实验室,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打扫卫生、升高压、加液氮……年轻的李娇凭借着她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态度,在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很快成长为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工作人员。

目前,李娇是中心两台透射电镜的操作维护员,作为中心的热门设备,透射电镜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启用一年来,平均每天开机服务14小时以上,要为许多的校内外科研团队提供分析测试服务。

作为一个新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总是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师们请教学习,努力支撑团队的科学研究。在她的分析测试工作支撑下,前沿院高传博教授课题组表征了在金纳米材料的表面制备出高密度的金银合金纳米岛状结构,这一成果得以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并被《科技日报》报道;电信学院王红康教授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以发表在纳米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上。

她表示,学生时期只是使用电镜,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体会不到技术人员的辛苦,当了工程师之后才发现,对设备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关心呵护,才不会在关键的分析测试任务中“掉链子”。

“师者,人之模范也。” 李娇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学生眼中的模范人物。在服务好每一位用户的同时,逐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测试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向“既是一个工程师,又是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迈进。

任子君:爱岗敬业,奋斗不懈

工程师,工学硕士,201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同年6月应聘为分析测试共享中心扫描电镜工程师,负责两台扫描电镜的操作、维护。

山西农村出身的任子君,凭借着自己骨子里能吃苦、好学习、不服输的性子,是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团队中少有的硕士研究生。他表示,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工作,虽然总会倍感压力,但他从来不会认输。

2017年3月,中心的设备和室内环境装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彼时,新招聘的技术人员尚未到岗,人手紧缺,当时还没毕业的任子君主动提出来中心帮忙,从3月到6月,他每天都会坐车赶到中心,脏活累活抢着干,主动分担各项任务。他分管的两台扫描电镜第一批到货,作为热门设备很快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即使这样他还是主动接手其他到货设备,配合厂商人员进行设备环境改造、调试、安装、培训。

正式入职以后,每天他都是最早一个到岗、最晚一个离开的技术人员,每天早上7点半,任子君都会准时骑着电动车出现在中心门口,提前预热自己负责的两台扫描电镜,同时帮助同事预热两台透射电镜。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他主动放弃了仅有的周末休息时间,大批量地开展研究生自主操作技能培训,为设备夜间开放做准备。两台设备运行一年来,测试机时达6266小时,成为了中心名副其实的“业绩王”,先后通过他负责的扫描电镜,支撑校内研究团队发表二区以上高水平论文20篇。

从对分析测试工作精雕细琢的周国庆,到全身心投入于测试工作的刘佳梅,再到李娇、任子君这两位年轻的分析测试工作人员,分析测试共享中心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甘于平凡、无私奉献,以他们精湛的分析测试技术,为无数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提供着源源不竭的技术支持,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助力学校科研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取得更为骄人的成果。(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张伯阳)